
李文鸞女士
李文鸞女士訪談影片

李文鸞女士小傳
1931年,南京。
李文鸞女士是李國鼎先生之長兄李小緣(國棟)先生的三女。1937年12月李家為避戰禍輾轉遷至成都,1939年李國鼎先生任教樂山武漢大學,為減輕兄長的經濟負擔(有子女六人),遂攜她同往,時年八歲。此後隨著李國鼎先生職務的變動,先後在貴陽花溪、昆明鳳凰山、重慶等地居住,足跡遍佈抗戰時期的大後方,物質生活雖然困窘,卻留下童年最美好的回憶。抗戰勝利之後復員,李國鼎先生認為南京較適合求學唸書,她遂隨大姐文霞返回南京就讀中學,不幸因病而行動困難。1948年時局動盪,李國鼎先生再度設法安排她赴滬就醫,並輾轉來台。李國鼎先生夫婦待她視若己出,共同生活至今六十年,可以說是最親密的家庭成員之一。
李女士回憶剛到台灣之時,公教人員待遇微薄,李夫人利用生物學專長養種雞生蛋出售以貼補家用,當時李國鼎先生任職台灣造船公司,每天通勤來往於基隆與台北之間,還要幫忙調配雞飼料;她在放學之後則幫忙整理雞蛋和照顧小雞,真是一段很難忘的經驗。隨著李國鼎先生事業越來越忙,常常出國在外,仍不忘對家人的關懷與照顧,例如他幫李夫人代購皮鞋,除了講究款式和花色之外,必定大小剛好合腳,李先生的細心與體貼入微更令人感動。
李夫人為了配合先生繁忙的公務,在上海辭去教職專心理家,親自照料先生的起居飲食和身體健康,成為她的生活重心,平日閱讀書報雜誌亦與醫藥、醫學知識有關。李女士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蔣經國總統任命孫運璿先生擔任行政院長,孫院長有意請李國鼎先生再度擔任經濟部長,李夫人為了先生的健康理由極力反對,曾有一日忽告失蹤,家人遍尋不獲,至晚間李夫人出來,自言在車庫中為此事禱告了整天。由此可以看出她關切李先生的身體與堅定的決心。日後李國鼎先生推動台灣科技產業發展卓然有成,追本溯源應該歸功於夫人當初的堅持及其對李國鼎先生的護持。
李夫人晚年健康情形日益惡化,家務料理多有賴於李女士協助,她也成為李國鼎先生生活上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李女士雖有時不免有心勞力絀之嘆,但秉持著報恩反哺的心情,自言聖經上有云:「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立比書4:12-13)讓她安然直道而行。由此可見,李國鼎先生及其家人都有為愛犧牲奉獻的精神,從而替虔誠的信仰做了美好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