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鼎先生生平事蹟
李國鼎先生1910年生於南京,1930年畢業於中央大學物理系,先後任教於鍾南中學、金陵女子大學。1934年考取中英庚款公費留學,赴英國劍橋大學進修,研究核子物理與低溫超導現象。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回國參加抗戰,擔任防空學校照測總隊修理所所長,在貴陽花溪支援後方各大城市的防空設備及維修,並積極培訓機械人才。1939年曾任教武漢大學,1941年應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之邀前往甘肅臨洮觀測日全蝕,並在雲南昆明參加天文所的工作。1942年轉入資源委員會,擔任資渝鋼鐵廠工務組主任,籌建煉鋼廠。1945年4月調任資源委員會工業處,負責協調各鋼鐵廠的生產,同時在戰時生產局協調重要物資的供需。抗戰勝利後,應邀擔任資源委員會中央造船公司副主任,負責籌備工作。1948年7月來台,擔任台灣造船公司協理,1951年升任總經理。
1953年9月經濟安定委員會(經安會)成立,應工業委員會召集人尹仲容先生之邀,擔任專任委員兼一般工業組組長。1950年代台灣外匯短缺 ,故在美援支持下,推動以民營中小企業為主的進口替代工業。1958年9月經安會裁撤,美援運用委員會(美援會)改組,由副總統兼行政院長陳誠先生擔任主任委員,尹仲容先生擔任副主任委員,李國鼎先生擔任秘書長,並兼任經濟部工礦計劃聯繫組召集人及美援會工業發展投資研究小組召集人,主要負責經濟規劃與美援分配工作,兩者互相配合以促進經濟發展。1958年尹仲容先生主導外匯改革之後,台灣開始發展出口外銷產業。1960年1月行政院公佈實施十九點財經改革措施;同年9月,蔣總統頒佈實施「獎勵投資條例」,致力於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國內外人士投資於出口為主的工業,以減少對美國經濟援助的依賴。
1963年9月1日政府除了美援之外,希望從國際間取得資金與合作,乃將美援會改組為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經合會),仍由陳誠先生擔任主任委員,嚴家淦先生擔任副主任委員,李國鼎先生擔任秘書長;同年12月嚴家淦先生升任行政院院長兼主任委員,李國鼎先生升任副主任委員。經合會除負責經濟計劃與美援事務之外,還兼辦國際資金借貸與國際技術合作事宜。1965年1月李國鼎先生擔任經濟部長,積極推動 經濟建設工作,包括推動加工出口區、人口政策、職業教育、中美科學合作、延攬人才回國以配合經濟發展的人力需求;鼓勵民營企業的發展,並推動 國營事業的改革,將部分國營事業移轉民營;設立都市與住宅發展委員會,解決工業化與都市化的問題;促進多國雙邊經濟合作,派遣農技團赴海外進行技術合作計劃,以推廣國際外交。由於李國鼎先生在經濟部長任內推動 台灣工業化與經濟發展的貢獻,於1968年8月榮獲菲律賓麥格塞塞「政府服務獎」。
1969年7月李國鼎先生調任財政部長,推動政府財政現代化的改革,包括推動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參考國際間普遍採用的布魯塞爾(Brussels)分類法、重訂關稅稅則分類、修訂關稅法、成立財稅資料處理中心加強稽核工作、成立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制度、修改銀行法成立中小企業銀行並加強基層金融檢查、籌措國家十大建設財源等,成效卓著。但也由於公務繁重,積勞成疾,於1975年12月因心臟病入院治療一個半月,並於1976年6月辭去財政部長之職,改任行政院政務委員。
1976年11月行政院成立應用科技研究發展小組,由李國鼎先生擔任召集人,1977年召開第一次全國科技會議,決定重要科技發展項目。1979年5月行政院通過科學技術發展方案,由李國鼎先生邀請國外專家學者擔任科技顧問,並成立科技顧問組,由國內專家予以支援,對於科技工業的發展多所襄贊。所推動 發展的重點科技包括能源、材料、資訊、自動化、光電、生物科技、B型肝炎防治、食品加工、災害防治、環境保護、同步輻射、海洋科技等。1979年成立資訊工業策進會,推動 電腦資訊工業和推廣資訊教育不遺餘力。李國鼎先生對於我國科技工業的發展貢獻卓著,於1994年獲李登輝總統頒授一等景星勳章,並博得「科技教父」的美譽。此外,李國鼎先生並致力於人才培育、延攬海外人才回國服務、推動 公共衛生防治B型肝炎計劃、建立群體醫療中心及全省醫療服務網等工作。1993年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設立「李國鼎先生經濟社會衛生發展中心及講座」以表彰李國鼎先生對於國家社會多方面的貢獻。
1988年李國鼎先生於政務委員任內退休,轉任總統府資政,除了對於國家發展前途依舊關切之外,多次應邀出國訪問發表演講,宣揚台灣發展經驗;並擔任國際機構的諮詢委員;先後榮獲國內外十二所著名大學頒贈榮譽博士學位,以及國外兩所大學頒與校長獎,享譽中外。
李國鼎先生生於清末民初喪亂之際,內憂外患養成他從小強烈的愛國心;及長考取公費留學英國,使他長存回饋國家社會的責任感,從1937年七七事變返國投筆從戎,到1988年以政務委員退休,服務政府公職前後長達五十年之久。從動 員抗戰到勝利復員,從大陸到台灣,從工業建設到財經建樹,從尖端科技到人文精神,李國鼎先生一生致力於推動 國家的現代化,以締造安和樂利的社會。台灣發展經驗不僅造福國人,更成為中國乃至於世界,開發中國家追求現代化的典範。特別是李國鼎先生提出普世關懷的「第六倫」觀念,倡導社會進行心靈改革,重建工業化之後人類精神文明的價值理念,更是全球邁向二十一世紀共同追求的願景。